百度 会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立刻召开党委会议,成立机构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机构改革期间有关工作。
2025年7月,学校数字商贸学院“青年筑梦突击队”奔赴清远市源潭镇,开展为期14天的暑期“百千万工程”社会实践活动。突击队聚焦产业振兴、文化传承、教育帮扶与数字赋能等领域,着力探寻农文旅融合的“焕新引擎”,为乡村注入青春动能。
数字引擎,激活农旅新活力
“我们有好山好水好产业,又是全国文明乡村,但是农文旅项目还是存在知名度不高、市场推广不足的问题,影响经济效益。”在调研工作会上,源潭镇迎咀村委会副书记陈金平向突击队介绍迎咀农文旅发展状况。根据迎咀村发展需求,突击队深入陈皮柑种植基地及加工厂、乌鬃鹅养殖场、迎咀水库等区域实地调研,深度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并发挥数字商贸学院专业优势,以“短视频+直播”数字模式,架起云端推广桥梁,有效破解迎咀村农文旅宣传难困境。

突击队开展特色产业宣传直播
突击队通过运用无人机等专业设备,拍摄制作《寻味迎咀》《匠心陈皮》《红色迎咀》等5部主题宣传片,生动展现乡村魅力。同时,为进一步让“迎咀好风光”走出去,突击队策划了“云游迎咀村”等多场农文旅直播,化身文旅解说员,热情推介“迎咀味道”,一句“迎咀陈皮碰撞碌鹅,味蕾新体验邀您共赏”引起观众共鸣。这一系列直播活动累计吸引4万余人次观看,创下2600人同时在线的峰值,收获25万次互动点赞,提升了迎咀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迎咀村游村攻略手册
突击队精心设计卡通风格游村攻略手册,创新开发H5动态导览系统增强游客沉浸式体验,将迎咀陈皮柑、种鹅、赤狮坑新村等地标元素融入设计,创作出明信片、冰箱贴等兼具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系列文创产品,为农文旅品牌注入时尚元素。
教育筑基,多元课堂润童心
突击队心系乡村教育,精心打造了主题为“普语润童心,七彩支教行”乡村研学夏令营,开设了爱国教育、音乐、非遗传统手工制作、科学小课堂等24节特色课程。从激昂的红歌传唱到深情的国学经典诵读,从非遗背带绣的指尖传承到太极拳的刚柔并济,再到探索未来的“AI职业”启蒙……队员们与孩子们共同遨游知识海洋。此外,突击队还邀请了广东省劳模陈晓懿、清远市背带绣非遗传承人陈妹、清城区消防大队、源潭双百社工等多元社会力量加入课堂,为孩子们学习专业知识、感悟劳模精神提供助力。

广东省劳模陈晓懿为迎咀村的孩子们讲课
赓续文脉,非遗红色焕新彩
如何唤醒沉睡的乡土文化?突击队“非遗”“红色”齐发力。突击队走进了源潭非遗工作室及晓懿麻编工作室,携手匠人发起非遗直播。两场直播吸引近2000名网友“云学艺”,收获10万次点赞,让清远非遗以时尚新颖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为活态传承与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突击队还深入探访一五七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革命遗址,走访抗日老兵与老党员,挖掘整理本土红色故事,下一步将珍贵的“红色记忆”转化为宣讲素材并拍摄系列宣传视频,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厚植家国情怀。

突击队与驻村书记曾燕华在直播间介绍背带绣的故事
推普助力,乡音共筑振兴路
作为教育部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项目入选团队,突击队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了一系列推普活动。为让推普更接地气、更暖人心,突击队结合源潭本土文化,创新编制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表,在深入源潭镇大街小巷调研的同时现场为村民纠正发音;为深化推普成效,突击队在源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特邀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郭熙为社区居民带来“推普+普法”“推普+方言”两场妙趣横生的主题课堂,并采用“线下沉浸互动+线上同步直播”双线模式,吸引众多网友云端参与,在短短一个小时直播间点赞超2万次。此外,突击队还深度挖掘迎咀特色,创作了原创支教歌曲《七月语光》,并精心制作“双语推普陈皮柑”等系列视频,同时还邀请村支书陈记权以“陈皮柑与茶”为视角拍摄推广视频,在茶香氤氲中展现普通话魅力,打造云端文化名片。

郭熙与社区小朋友进行普语知识问答互动
为促进高校人才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长效对接,实践期间,数字商贸学院与清远市源潭镇迎咀村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邀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晓懿麻编书院院长陈晓懿及源潭镇团委副书记陆文苑共同见证,标志着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授牌现场
此次“百千万工程”实践行,是青春与乡土的对话,更是数智赋能乡村的双向奔赴。从街巷推普的声浪、云端飘散的果香,到课堂求知的目光、红土深耕的足迹——南华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以智慧点燃希望,在清远土地上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奉献祖国的青春华章。
编辑:吴文利
初审:唐嘉敏
复审:张国林
终审:刘爱玲